各功能区、街镇、系统及直属单位工会:
为切实发挥好工会“大学校”的作用,努力建设一支适应时代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职工队伍,滨海新区总工会制定了《2016年滨海新区总工会职工素质建设工程工作的实施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各单位结合各自区域(系统)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和措施,共同推进职工素质建设工程工作深入开展,使广大职工思想道德、职业技能和精神文明素养进一步提升,主动学习、终身学习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创新能力、创造能力、创业能力进一步提高,在参与加快转变新区经济发展方式、推动新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和实现新区“十三五”规划目标的具体实践中发挥积极作用。
附件:《2016年滨海新区总工会职工素质建设工程工作的实施意见》
天津市滨海新区总工会
2016年5月5日
附件
2016年滨海新区总工会职工素质
建设工程工作的实施意见
为全面贯彻落实好中央、天津市委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按照新区总工会一届十二次全委(扩大)会议的部署和“1433”的工作思路,为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努力建设一支适应时代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职工队伍,结合几年来的工作实际,现制定2016年滨海新区总工会职工素质建设工程工作的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按照《全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五年规划》(2015-2019),结合滨海新区开展百万技能人才培训福利计划实施方案及市总工会关于提升职工素质工作的相关要求,2016年滨海新区职工素质建设工程要突出政治性、先进性与群众性,继续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提升职工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提高职工技术技能素质为重点,通过广泛深入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竞赛、交流等旨在提升职工素质的活动及相关工作,不断提升广大职工群众在提高自身素质、实现个人进步方面的获得感,努力建设一支智慧型、技术型、创新型职工队伍,为新区“十三五”规划起好步、开好头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二、目标任务
要以加快培养和造就一支适应新区发展的高素质职工队伍,作为推动加快转变新区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提高新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切入点,通过全面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拓展新区广大职工成长成才空间,使职工队伍理想信念更加坚定,职业道德建设更加深入,科学知识更加普及,文化水平更加提高,技术人才结构更加合理,职工教育培训机制更加完善,职工文化和企业文化更加繁荣。
(一)突出政治性,努力打造一支顾大局、讲奉献、可依靠的职工队伍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主线,不断增强职工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
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引导广大职工群众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通过学习、宣讲、培训等多种形式,引导广大职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筑牢职工群众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夯实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组织引导广大职工树立和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自觉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积极支持参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开展“中国梦•劳动美”主题教育活动,引导职工群众增强主人翁意识,树立新理念,适应新常态,展现新作为,不断激发广大职工群众干事创业的正能量和创新创造的热情。深入挖掘反映岗位奉献的先进事迹和参与改革创新的感人故事,弘扬新时期劳模精神,弘扬工人阶级伟大品格,颂扬改革开放伟大成就,唱响时代主旋律。
2.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不断增强职工群众的民主法治意识
结合法治中国建设,围绕“七五”普法规划,以《工会法》、《劳动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天津市工资集体协商条例》等法律法规为宣传重点,利用好传统媒介和新媒体等宣传手段,推进法制宣传教育进街镇、进企业、进班组,重点做好农民工学法用法宣传教育活动,引导职工知法、懂法、守法、用法,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组织职工积极参与企业民主管理,通过职代会、厂务公开、集体合同等制度,依法维权,合理诉求,不断提高职工民主法制意识和依法维权的能力,推动职工队伍与社会稳定。
(二)突出先进性,加快培育一支智慧型、技术型、创新型的职工队伍
3.以“学习培训提升”活动为载体,不断提高职工群众的技术技能素质
围绕滨海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企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搭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新区,各功能区、街镇,企业,车间班组工会组织四级培训模式。新区总工会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联合培训机构,做好示范班,推广“菜单式选课”,开展新区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拓宽领域,扩大范围,增加项目,为职工提升技能搭建好服务平台。各级工会组织结合区域特点,结合竞赛项目,结合创新创业,结合提升岗位工作,推动区域内企事业单位广泛开展技能培训、岗位练兵、技能比武等多层次、多门类、多样化、有针对性和适用性的培训教育活动,激励职工学习技术、提高技能,引导职工提高素质、增长才干、晋升晋级。
4.广泛开展重点领域劳动竞赛,不断增强职工群众的自主创新能力
围绕滨海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深入推进“建功美丽滨海、展现劳动风采”主题劳动竞赛活动,拓宽领域、丰富内涵,创新载体,重点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重点工程、美丽街镇、服务行业等劳动竞赛。积极搭建劳模、班组、高技能人才、职工创新梯级平台,做实做强劳模、高技能人才、职工创新工作室,培养和选树一批“金牌工人”、“创新班组”。深化职工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发明创造等职工技术创新活动,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有力支持。
5.深入开展读书活动,不断提升职工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
持续推动职工科学文化水平的提升,通过各类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传播与普及,引导职工树立科学理念,掌握科学知识,运用科学方法,提高科学水平。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强化“职工书屋”建设,充分挖掘“电子书屋”、“项目书屋”、“公寓书屋”“农民工书屋”等特色书屋,积极推进电子书屋建设。深入开展职工读书活动,运用读书征文、学习讲堂、流动课堂、专题讲座、网上展评、学习竞赛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职工队伍科学文化素质。探索互联网+工作新模式,积极搭建职工教育学习平台,增强其便捷性和针对性。鼓励职工自学成才,引导职工积极参加各类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为职工自学成才创造条件。建立职工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引导机制、培训机制、评价机制、激励机制,形成全员参与、全域覆盖、全方位投入的新区职工素质教育体系,积极建设一支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工会组织和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职工队伍。
(三)突出群众性,不断提升职工群众文化品位,促进职工群众身心健康
6.大力推动职工文化建设,不断提高职工群众的精神文化品位
深入实施工会文化惠民工程,推进项目化管理、社会化运作的服务新模式,调动各级工会组织及各区域文体协会的积极性,构建职工文化服务体系。继续实施工会文化体育活动品牌战略,在做强传统文体赛事的基础上,不断拓展职工群众乐于参与的文体活动形式,鼓励各级工会组织举办职工艺术节、运动会、“家庭日”、慰问演出等丰富多彩、昂扬向上的文体活动,满足职工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倡导进行各种形式的文化、艺术、体育知识讲座和培训,不断扩大工会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充分发挥各级工会职工文体协会、职工文艺团体、职工文体兴趣小组的作用,挖掘培养一批职工文体骨干,壮大职工文化志愿者队伍,深入基层开展志愿者文化服务活动。加强职工文化阵地建设,整合工会系统现有文化资源,制定和完善创建标准,加强硬件建设和规范管理,积极创建全国和市级职工文体示范基地。
7.深入开展“安康杯”活动,不断提高职工安全生产意识
加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普及,倡导健康安全卫生理念,引导职工提高安全生产意识,推动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切实维护职工的安全权益和健康权益。结合“安康杯”竞赛主题活动,深入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规章,引导职工自觉遵守安全生产制度,贯彻安全生产标准,推进安全生产实践,提升安全技能,重点加大对高危行业、特殊工种职工,特别是农民工群体的安全教育宣传。提高职工职业病防治能力,普及职工安全健康卫生知识,增强职工劳动保护、安全卫生、女职工“四期”保护和身心健康意识。大力开展心理健康培训,实施身心健康教育,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强化职工身心健康,提高职工生产、生活质量。
三、保障措施
(一)完善管理机制。各级工会要逐级量化工作目标,明确工作内容、规范职责分工。从转变工作方式入手,积极主动争取党政重视和支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整合工会内部资源,坚持区别情况,分类指导,以点带面,务求实效。及时推广在职工素质建设工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以及交流基层创造的新经验、新成果。
(二)抓好阵地建设。整合各类教育培训资源,积极争取政府、社会和企业的资金、场地、师资支持,充分借助劳动技能鉴定、高职院校等有关部门的资源优势为职工素质建设服务,利用好“职工书屋”、教育培训示范点等工会阵地,努力形成协同推动、联合办学、资源共享、广泛参与的职工素质建设工作模式。
(三)创新工作方式。运用网络平台、多媒体、新媒体等现代信息手段,积极构建互联网+教育培训平台,通过建设电子职工书屋,开通网上选课模块等新形式,实现网络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为职工搭建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平台。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加强领导,推动新区职工素质建设工程的总体规划、统筹协调和工作实施,协调好各方面的力量和资源共同推动职工素质建设工程,努力形成形态良好的职工素质建设工程工作格局。
(二)加大推进力度。各级工会要高度重视、主动参与,积极研究制定本单位、本系统职工素质建设工程安排意见,以提升职工全面发展为目标,科学规划、统筹部署、规范运作。
(三)扩大舆论宣传。积极协调各类主流媒体,加大对职工素质建设工程的宣传力度,扩大职工素质建设工程的社会影响力。充分发挥报刊、网站、新媒体平台的舆论引导作用,广泛宣传职工素质建设工程中的先进经验和先进典型,形成人人参与素质工程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