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开展全国示范性劳动竞赛、选树“滨海工匠”、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菜单式服务培训职工……滨海新区总工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通过完善新机制,打造新载体、激发新活力,引领滨海百万职工立足岗位、建功立业。其间,120多个“劳模、高技能人才和职工创新工作室”、400多个“创新示范班组”、1000多对“师带徒”典型从劳动竞赛中脱颖而出。劳动竞赛彰显生命力
117大厦项目建设在劳动竞赛中创造了连续82小时浇筑65000立方米大底板混凝土的世界纪录;高新区40多家“小巨人”劳动竞赛示范企业,带动了3000多家非公中小企业投入到劳动竞赛活动中,促进高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培训—比武—大赛—晋级四位一体滨海新区梯级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新模式,已被列为新区人才战略重要举措……自2011年滨海新区建设劳动竞赛被全总列为“促进区域发展全国示范性劳动竞赛”以来,新区总工会层层推动,精心组织,探索开展具有行业整体性特点的京津冀地区专项劳动竞赛,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重实效的劳动竞赛新格局,广大职工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活力得到有效激发。
在各级工会组织动员下,不但实现了新区重大项目劳动竞赛的全覆盖,而且推动劳动竞赛同时向政治、文化、社会、生态领域拓展,向非公经济体、服务业、机关事业单位等延伸,形成多领域劳动竞赛示范区创建活动。目前,已有1.5万多家企事业单位的55万余名建设者踊跃投身“建功美丽滨海,展现劳动风采”劳动竞赛活动,彰显了滨海新区新时期劳动竞赛的旺盛生命力。
通过劳动竞赛的开展,新区总工会搭建了全区职工快速成长成才、劳模(职工技术人才)技术创新、和谐班组创先争优、先进模范典型培养和选树四大平台,同时建立了区域、行业、企业、班组间四级结对共建,互比互赛,互学互促互进机制,形成了区域联动、部门联手、行业联合、班组互进的一加一大于二的良好工作格局。
工匠精神引领新风尚
在2016年度首批“滨海工匠”中,从“50后”到“80后”,既有在一线岗位工作几十年的老技工,也有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的高级知识分子高级工程师。现任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天津周大福金融中心项目经理的苏亚武,带领团队创造了诸多的国内及至世界之最:38小时浇筑3.1万立方米混凝土,创世界最快超高层基础底板混凝土浇筑速度;一次顶升30米,创国内2.3米直径钢管柱C80高强混凝土单次顶升高度记录;LOD500,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创国内BIM应用之最。30年如一日扎根电力抢修一线的天津滨海供电公司配电抢修一班班长张黎明,对辖区内所有设备都了然于胸,被称为抢修“活地图”,获得了“可摘取式低压刀闸”等24项国家专利。新区总工会通过对他们“工匠精神”的宣传弘扬,激发了全区广大职工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活力。日前,2017年度“滨海工匠”培养选树已正式启动。此次选树重点关注基层、一线、操作岗位职工群体,且不受学历、职级、职称、技术等级、工作年限和荣誉基础等条件限制,传递出“滨海工匠”人才选拔培养看重真才实学的新风气。据了解,新区总工会结合区内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计划到2020年共选树50名“滨海工匠”,充分发挥其示范和领军作用,为创建繁荣宜居智慧新城贡献智慧和力量。
“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推动更多‘工匠’式的技能人才不断涌现,正是工会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工会工作改革创新的重要着力点。”区总工会负责同志表示。
素质培训精准对接需求
上周末,家住天津开发区的许鑫购买了一些鲜花装点自己的小家,一把剪刀、一束鲜花、几个花瓶在小许的手中变成了一件件充满温馨情调的艺术品。她告诉记者,这门手艺是在去年新区总工会举办的“职工培训季”插花培训中学到的,此外她还参加了化妆、茶艺等课程,这些课程让她更加热爱生活,也使她能够以更好的心态投入到工作中去。多年来,新区总工会以“在职工素质上的投入是最有价值的投入,是给职工最好的福利”作为服务理念,以职工、基层单位所需所求为导向出台了多项具体举措,推出网上抢课、企业集体约课、上门送课等便捷学习方式,逐步形成了完整的职工培训工作体系,并成为火爆朋友圈的品牌服务。
“组织能力强是工会的最大优势。在开展培训工作时,我们将政府的优惠政策和扶持资金、培训机构的师资、企业职工的需求进行整合,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区总工会负责同志说。新区总工会先后发展了滨海职业培训中心、吉大教育等7家单位成为新区职工素质培训基地,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提升工会培训工作整体服务能力。同时,融合职工、企业、培训基地三方的需求专门印制《选课指南》手册,详细介绍培训项目、相关政策支持办法等,为企业及职工提供了便捷的信息查询服务,易操作、可复制、能推广的职工全员培训在滨海新区的大地上掀起了一场学习热潮。
在新区总工会的带动下,区内各级工会不仅问需职工,推行菜单式选课,开发区总工会和保税区总工会还先后推出“学成奖”,鼓励职工获取各类文凭和技能证书。据不完全统计,滨海新区各级工会7年中先后培训职工百余万人次,创建全国工会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3家、全国工会“职工书屋”示范点17家,市级工会“职工书屋”示范点173家,区级“职工书屋”190家。本报记者王晓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