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全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提升年”。为把改革工作进一步引向深入,滨海新区总工会强化牵头抓总作用,紧紧围绕服务高质量发展,强化共同缔造美丽“滨城”理念,加大组织推动、协调配合、探索创新力度,加快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向纵深发展。
扛起首批“试点”使命担当
创建市级劳模和工匠创新工作室11个、区级劳模和工匠创新工作室94个,评选出新区“滨海工匠”28名……这是近年来新区总工会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中取得的实实在在成果之一,也是新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稳步推进的缩影。
产业工人是实现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优势和坚强保障。滨海新区作为全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第一批试点单位,近年来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改革决策部署,取得阶段性成果。2018年以来,滨海新区以实施“蓝海计划”十大工程为主要内容,积极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经过3年多的探索实践,初步形成具有滨海特色的产业工人队伍发展体系和工作机制。
突出政治建设引领。滨海新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党建领航工程和文化精品工程,注重在精准性、创新性上加强和改进产业工人思想政治工作。
1、滨海新区总工会组织“集民智、汇民意、凝民心”建议征集活动,动员引领产业工人以“二次创业”的奋进姿态共同缔造美丽“滨城”。
2、召开“向总书记汇报”劳模工匠座谈会,举办劳模工匠大师风采展,组建“滨海新区新时代劳模宣讲团”,唱响“中国梦·劳动美”主旋律。
3、举办全区“职工文化年”活动,创作了一批反映产业工人精神风貌的文艺精品。以“滨城职工心向党、共同缔造创辉煌”为主题举办庆祝建党100周年职工文艺汇演,进一步增强新区广大党员及职工的理想信念。
4、评选推出一批创业改革开放史教育基地,营造党史学习教育的浓厚氛围。
密集释放政策红利。近年来,新区总工会坚持普惠服务与精准帮扶相衔接,大力实施权益保障建设工程、身心关爱工程和“滨海职工馨家园”工程,把政策织密织细。设立大病救助专项资金,深化职工重病关爱慰问,坚持一户一策,实现106名建档困难职工顺利脱困。
目前,新区总工会实施“我为农民工办实事”专项行动,为3500名农民工免费查体、50个重点工程工地配备医疗柜、38个工地食堂配备电视机,为14211名农民工发放防暑降温慰问品和1万份安全生产宣传册,为一线农民工排忧解难,助力重点工程建设。
聚焦技能素质提升
近年来,新区总工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产业工人主力军作用。其中,以“金锤杯”劳动和技能大赛工程为抓手,持续深化“中国梦·劳动美”主题建功立业活动,瞄准产业升级,以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重点,构建培训—比武—大赛—晋级四位一体的逐级递进模式,形成产业工人梯次成长新格局。
同时,出台《滨海新区劳动和技能竞赛管理实施意见》,掀起职工“大比武”热潮。仅去年,新区总工会围绕引育新动能,先后举办无人机飞行应用、招商技能、文化创意技能、核酸检测等15场新型示范引领性的区级技能大赛,直接参与竞赛产业工人达10万人次。
新区总工会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的创新引领作用,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注重发挥好劳模工匠人才示范引领作用,按照不同等级分别给予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不等的资金支持。落实《关于深化天津市职工“五小”创新活动实施意见》,完善绩效评估和奖励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每2年选树一批优秀职工“五小”创新成果并给予奖励,全力打造区级“五小”创新活动品牌,激励产业工人建功“十四五”、奋进新征程。
乘势推进,扎实作为,推进新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往深里走、往实里走。新区总工会将聚焦高质量发展,多措并举提升产业工人素质能力,突出抓好职工政治、劳动、经济等权益保障,努力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取得更大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