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建起来,打造多功能全方位帮扶平台。加强领导、完善机制。实行总工会“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的工作机制,实现同安排、同部署、同考核的“三同步”的工作格局。配套硬件,强化管理。帮扶中心硬件设备齐全,为困难职工、困难农民工提供“一站式”便捷服务。建立档案,筹措资金。建立健全了困难职工档案,积极拓宽帮扶资金渠道,完善资金管理。
二是转起来,发挥“六位一体”工作体系作用。1、信访接待,解决困难职工来信来访问题,向职工提供法律、法规、政策咨询,解答有关疑难问题。本年度共接待职工来信、来电、来访(包括集体访)306人件次,结案率达95%以上。2、生活救助,解决困难职工生活难问题。开展了冬季送温暖及“两节”慰问活动,走访慰问困难企业33家,慰问困难职工4300余人,共计发放送温暖资金100余万元。今年已有32个基层工会与344名困难职工签订了包保责任状。全年对基层工会97名特困职工发放生活救助金四次,累计发放35.7万。3、医疗救助,解决困难职工就医难问题。拿出近万元,开展大病救助活动,共有200余名因患大病职工获得了救助。4、助学救助,解决困难职工子女上学难问题。开展“金秋助学”活动,发放助学金48余万元,救助困难学子539余人。5、就业救助,解决职工就业难问题。为困难职工提供免费职业介绍和岗位培训服务。今年就业再就业安置366人,投入职业技能培训资金12万元,举办了四期就业创业培训班,培训职工300余人。6、法律救助,解决困难职工维权难问题。成立了“困难职工法律援助站”,聘请汉沽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律师为困难职工提供法律援助。今年共接待职工集体上访3起,涉及职工270余人。
三是亮起来,推进帮扶维权工作向纵深拓展。1、多部门合作,加强协调,营造良好的困难职工帮扶环境。建立和畅通了劳动、民政、财政、司法、教育、卫生、信仿、工会等部门协商解决困难职工问题的渠道。2、积极调研,平台下设,推进街镇工会建立困难职工帮扶站工作。在寨上街、大田镇三街三镇建立了困难职工帮扶站,拓展帮扶范围,完善帮扶方式,提高帮扶水平,为各站建立了工作制度,购置办公设施。3、创新思维,纵横延伸,拓展困难职工的帮扶工作领域。连续6年与工委组织部开展了党政机关党员干部与困难职工“帮扶结对子”活动,有896名党员干部与1860名困难职工开展“帮扶结对子”活动。多年来,汉沽总工会机关还建立了困难职工“爱心基金”制度,每月交纳爱心基金,用于帮扶困难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