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点评:“滨海工匠”培养选树活动的实际意义在于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为“滨海工匠”提供培训交流机会,推动制订职业生涯规划,促进工匠精神薪火相传,在全区广大职工中营造“创造一流业绩、一流技术、一流产品”的社会风尚。
时报讯记者尹娜
2017年度 “滨海工匠”培养选树开始啦。记者昨天获悉,即日起,滨海新区总工会决定在全区开展2017年度 “滨海工匠”培养选树活动,营造“1+N”育人效应,助推美丽滨海建设。此次活动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发展目标和全总、市总关于培养选树“大国工匠”、“津门工匠”的有关精神,助推区委人才强区、创新发展驱动战略要求,进一步激发全区广大职工爱岗敬业、钻研技术、精益求精、创新超越,为滨海新区建设繁荣宜居智慧新城贡献智慧和力量。
据滨海新区总工会有关负责人介绍,2017年度 “滨海工匠”培养选树活动旨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区委提出的决策部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提高职工创新能力和技能素质为重点,以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为引领,以推荐选拔、宣传引导、培育激励为手段,培育选树一批具备精益求精、严谨细致、追求完美、创造极致的职业精神,拥有攻坚克难,创新超越优秀品质的“滨海工匠”,为培养一支知识性、技能型、创新型高技能人才队伍提供重要的人力资源、智力支撑和舆论引领。
选树范围及条件:
据滨海新区总工会有关负责人介绍,此次选树活动面向全区各行各业在职职工,包含外来务工人员,重点聚焦我区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优势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教育卫生行业,重点关注基层、一线、操作岗位职工群体,不受学历、职级、职称、技术等级、工作年限和荣誉基础等条件限制,原则上每年集中选树10名“滨海工匠”。
作为一名合格的“滨海工匠”应该具备哪些条件呢?
据介绍,“滨海工匠”一般应具有热爱祖国,遵守法纪,爱岗敬业,诚信友善,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的道德品行和职业操守。目前在一线岗位上直接从事生产、技术、教学、医疗,研发等工作应具有自己的特点。即:具有工艺专长,能在从事的岗位和职业中,拥有一技之长或绝技高招,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在实施工艺、技术等方面拥有不可替代、至关重要的地位。掌握高超技能,所具备的技能、技艺在本单位、本行业、本领域处于领先水平,对标天津、全国处于一流水平,同时拥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能体现领军作用,善于解决疑难杂症、善于攻坚克难,运用个人技能、技艺带领团队解决实际问题并屡建战功,热心带教徒弟,积极参加“高师带徒”等活动,善于向青年职工普及知识、传授技艺、传播理念、传承精神,乐于帮助并带动身边的职工共同进步、共同成长。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本区域、本行业、本系统、本单位做出卓越贡献、取得重要成果,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四新”经济领域引领创新、做出突出贡献、取得重要成果。
目前推荐途径有三种,即:单位推荐,社团推荐、个人自荐。其中,个人可通过相关社会团体或直接到区总工会自荐报名。符合条件的推荐人选,将经过资格审核、大众评审、专家评审、社会公示、区总审定五个程序,滨海时报、滨海新区总工会网等渠道将向社会公示,并采用专家组评审和大众投票的方式进行评选。
营造育人环境
“滨海工匠”培养选树活动的实际意义在于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记者了解到,此次活动的另一个目标是为“滨海工匠”提供培训交流机会,推动制订职业生涯规划,促进工匠精神薪火相传。
为切实引领带动广大职工学技术、比技能、创绝招,活动中,新区总工会要求,各单位和各级工会要注重对“滨海工匠”的再培养、再锻炼和再提升,通过微信平台等信息化、多样化手段,为其搭建并提供各类切磋技艺、交流经验、展示技能、提升素质、培训锻炼和研修深造的机会,探索跨单位、跨行业、跨系统、跨区域等多种渠道,让“滨海工匠”拥有更高的境界、更宽的视野、更博大的胸怀,创造更多的奇迹。推动各单位为“滨海工匠”量身定制职业生涯规划,通过以工匠个人名字命名的工作室或技能分享会、技艺研习班、研讨会、演讲报告等多种形式,促进工匠精神薪火相传。引导工匠积极参与“高师带徒”活动,发挥“1+N”的育人效应。新区总工会将充分利用电视、电台、微博、微信、网络、展览、讲座、报告等多元手段,向全社会讲述工匠故事,展示工匠形象,引领“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社会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