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市总工会召开“津门工匠”选树结果通报会,本市首批十大“津门工匠”诞生。来自滨海新区的天津航天长征火箭制造有限公司57车间副主任、高级技师崔蕴,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应用研发部部长、高级工程师孟祥飞荣获此荣誉称号。

天津市首批十大“津门工匠”诞生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发展目标和全总、市总关于培养选树“大国工匠”、“津门工匠”的有关精神以及区委人才强区、创新发展驱动战略,充分发挥人才在滨海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进一步激发全区广大职工爱岗敬业、钻研技术、精益求精、创新超越,打造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助推美丽滨海建设,滨海新区总工会在全区开展了“滨海工匠”培养选树活动。经推荐,最终两名技能人才入围“津门工匠”候选名单并获评。

天津航天长征火箭制造有限公司57车间副主任、高级技师崔蕴
崔蕴,中国运载火箭研究院首个、也是唯一的弹箭体装配专业特级技师。现任天津航天长征火箭制造有限公司57车间副主任,主要负责长征七号、长征五号火箭装配工作。从事火箭制造工作三十多年,他极度注重细节,不断追求完美和极致。在排除长二捆火箭燃料渗漏时肺部75%烧蚀,崔蕴吸着氧、输着液,在医院房顶看完火箭发射的全过程,并暗自下决心,要让自己的技术精益求精,确保万无一失。如今,50多岁的他一直坚持在火箭制造一线工作,参与总装的火箭总数已经有70多发。

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应用研发部部长、高级工程师孟祥飞
孟祥飞,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应用研发部部长、高级工程师。主要负责“天河一号”超级计算应用平台的应用拓展和研发。先后发表学术成果和取得知识产权30余项,带领团队承担国家、行业等重大项目取得多项国际领先成果。开发国际首款大规模异构并行模拟软件,参与我国“雾霾预警预报与评估系统”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构建我国第一个高分辨率雾霾预报准业务化平台。为天津超算中心建成国际一流超算中心、为“天河一号”取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做出突出贡献。
据介绍,首批10名“津门工匠”主要来自于本市优势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涉及轻工、船舶、航空航天、机械制造、石油石化、高性能计算、建筑等行业。首批10名“津门工匠”均为一线职工和专业技术人员,都具有市级以上荣誉。他们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代表了所在行业的先进水平。从拥有专利的情况看,10人中有6人拥有国家专利或软件著作权。从职称和技术等级情况看,10人中,6人为高级技师,2人为高级工程师,2人为技师。
据市总工会有关负责人介绍,“津门工匠”的培养选树活动的主要目的不仅仅在于推荐选拔,更重要的是对工匠的扶持培育和对工匠精神的宣传弘扬,接下来,市总工会将联合相关部门,充分借助全社会资源,通过发挥各种新闻媒体的作用,对当选的10名“津门工匠”进行宣传,挖掘工匠故事,弘扬工匠精神,传播工匠文化。通过举办“工匠大讲堂”等活动,组织“津门工匠”深入到企业、学校、机关等基层一线进行事迹宣讲活动。
滨海新区总工会希望新区各级工会以选树“滨海工匠”、“津门工匠”活动为契机,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提高职工创新能力和技能素质为重点,充分发挥“滨海工匠”的示范和领军作用,进一步提升职工的岗位责任感、职业荣誉感、企业归属感和历史使命感,引领带动广大职工学技术、比技能、创绝招,推动创造一流业绩、一流技术、一流产品。广大职工要以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精益求精,注重细节,严谨专注,精致专一”的工匠精神为指引,坚持学习,勇于创新,努力成为知识性、技能型、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在企业技术改造、技术革新、发明创造中发挥突出作用,为开创美丽滨海建设新局面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