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报讯(记者 韩春霞)近日,南开大学8名入伍大学生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表达了献身国防和军队建设,为实现强军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军队作贡献的坚定决心。9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给这8名新入伍的大学生回信,肯定了他们携笔从戎、报效国家的行为,勉励他们把热血挥洒在实现强军梦的伟大实践之中,书写绚烂、无悔的青春篇章。总书记的回信在新区高校师生中引起热烈反响,引发了一场对于学子携笔从戎、爱国爱家精神的热烈讨论。
“家国情怀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广大青年学生参军报国的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增强了我们对大学生征兵工作的认识,那就是要将国防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充分利用好军训和军事理论课、国防生依托培养、预备役连队、国旗护卫队平台,将国防教育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紧密结合,将广泛宣传与精准推送相结合,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充分调动国防生、退役复学士兵讲解示范,做好入伍大学生‘一站式’服务,真正实现‘把爱国之心化为报国之行’,确保为部队输送更多更优质的兵员,让军营成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大熔炉、大舞台。”天津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夏静波说。
南开大学滨海学院党委书记肖胜利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给南开大学入伍新兵的回信,是对全体南开人的巨大关怀和鼓舞。南开人有“允公允能 日新月异”的校训,南开人有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以周恩来为楷模的南开精神,以西南联大为楷模的抗日救国精神,鼓舞着一代一代南开学子爱党爱国,时刻听从祖国召唤,赤诚报国。南开大学滨海学院作为南开大学大家庭的成员,年年都非常珍惜党和国家给滨海学院学子参军报国的机会,积极宣传动员组织大学生报名参军。2008年以来,已经十个年头按计划完成征兵任务,共有近100名学子先后光荣入伍、退役。2017年刚刚有12名学子应征入伍。“我院将开展专题党团组织活动,继续学习讨论《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重点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南开大学入伍新兵的回信。”肖胜利说。
天津科技大学学生、退役大学生士兵王海瑞说,当天学校专门组织大家集体观看《新闻联播》,作为一名已经退伍的战士,看完后深有体会。“随时准备征战沙场是一种信念,也是一份殊荣,更是一份职责,这是我们一生不变的追求。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总书记提到‘自古以来,我国文人志士多有投笔从戎的家国情怀’。实现强大国防和强军梦需要更多的有志青年,而我们这些大学学子更是义不容辞,要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为把祖国母亲建设好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天津科技大学国防生王诗晟说,大学生作为军队的新兴力量,是我们国家强军之路上不可缺少的一分子,“自古有志之士多投笔从戎,拥有国防生身份的自己,更是对军队生活充满了向往。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军营不仅仅是口号,更是一种信仰,在新时期强军之路上,身为后备军官的国防生要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把青春热血和所学文化知识带进军营,尽自己最大的力量为建设世界一流军队不断奋斗。”
中国民航大学航空工程学院学生杨其锴说,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勉励南开大学新入伍大学生,体现了国家对于具有高素质高文化水平军人的重视和需求。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学会去应对信息战显得尤为重要。高端军事设备的研发和使用,都离不开高素质军人。而大学生,不管在思想认识、身体机能还是学识水平上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准,这也能保证在信息战中我们能处于优势地位,“总书记的回信,最大程度上打消了仍在犹豫是否参军的大学生的顾虑,宣扬携笔从戎、强化自身、保家卫国的崇高精神,让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其中、感受其中,为我国国防事业注入更多新鲜的血液与激情。”
天津外国语大学涉外法政学院学生邹春华说:“习近平总书记对南开大学应征入伍大学生士兵的回信,体现了总书记对知识分子携笔从戎的重视。少年强则国强,国家兴则民族强,为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当代大学生应该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升华人生价值,一身戎装,铁骨铮铮,文能舞墨,武能卫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天津外国语大学滨海外事学院新闻专业学生肖艳秋说:“南开大学8位不同家庭背景的同学携笔从戎,将青春、智慧和热血献给国家,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深受鼓舞。从小受老一辈革命者的熏陶,深知和平和美好的生活来之不易,生在和平年代应该懂得珍惜。总书记对这八位同学的高度肯定和赞扬,更激发了我的热情,今后,我将把这种热情充分发挥到日常学习和工作中,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