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天津开发区GDP达3049.8亿元
同比增长10.6 %
成为全国首个GDP突破3000亿元的开发区
转型升级
产业层面
◎形成电子通讯、汽车、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石油化工、食品饮料、新能源新材料、航天、现代服务业九大主导产业
◎构建“5+1+N”的高端产业体系,将高新技术产业、高附加值服务业作为发力新方向、能量新来源
企业层面
◎亿元级企业达到608家
◎10亿级企业144家
◎100亿级企业19家
◎500亿级企业3家
创新驱动
◎建设一批创新基地、众创空间,吸引众多发展潜力大、市场竞争力强、业内前景好的项目相继落户,激发一批享誉全国的创新型产品接连诞生
◎2016年,新增国家级高新企业91家、市级高新企业149家;新增科技型企业809家
◎科技型企业累计达到6370家,其中规模过亿元的达480家
记者昨日从天津开发区管委会获悉,2016年,天津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049.8亿元,同比增长10.6 %,跃上新的千亿台阶,成为全国首个GDP突破3000亿元的开发区。
据了解,天津开发区2016年的GDP在全国29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排名中可排到第69位,占天津GDP的六分之一强,占滨海新区GDP的30.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近8000亿元,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等主要指标在全国200多个国家级开发区中位居第一。
推动转型升级 提升质量效益
随着人口红利的收缩,土地、劳动力成本的上涨,转型升级是天津开发区较早面临的一道现实考题。同时,作为改革先行区和开放排头兵,天津开发区在资本、产业、企业、产品等层面的转型经验也为其他经济开发区提供了有益参考。
在产业层面,天津开发区已经形成电子通讯、汽车、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石油化工、食品饮料、新能源新材料、航天、现代服务业九大主导产业。在此基础之上,天津开发区着手构建“5+1+N”的高端产业体系,将高新技术产业、高附加值服务业作为发力新方向、能量新来源。与此同时,天津开发区不仅将目光聚焦在先进制造业,还在积极“提速换挡”,将第三产业的发展作为另一个着力点,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近年来,楼宇经济、云计算、金融创新、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加速聚集,2016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8.4%,同比提高2.4%。
在企业层面,如果将岁月的指针回拨十余载,天津开发区的经济还主要依靠摩托罗拉、三星集团、一汽丰田等个别大企业集团支撑;如今,一系列明星企业迅速聚集。截至目前,区内亿元级企业达到608家,10亿级企业144家,100亿级企业19家,500亿级企业3家,形成了既有大树又有森林,既有链条又有集群的良好局面,区域抗风险能力显著提升。(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随着经济转型升级的不断加速、产业结构的日益优化,天津开发区质量效益同步提升。2016年,天津开发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中,税收占比达到90%以上,在各类经济园区中保持领先水平。这一比重反映了天津开发区良好的营商环境, 也给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动力。节能降耗保持全国领先,万元GDP能耗水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6左右,建成区域级循环经济体系。
转变增长动力 实现创新驱动
近年来,天津开发区建设了一批创新基地、众创空间,吸引了众多发展潜力大、市场竞争力强、业内前景好的项目相继落户,生根成长,不少项目发展壮大成为业内翘楚,激发一批享誉全国的创新型产品接连诞生。比如承接天津市重大科技专项的“水下机器人”填补了国内空白;可显著提高农业喷洒效率的无人机全自主飞行控制技术与系统为国内首创;虹膜识别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科技带动未来,创新引领发展。2016年,新增国家级高新企业91家、市级高新企业149家;新增科技型企业809家,其中亿元以上企业71家;申请专利量超过5000件,创历年最高。截至目前,开发区科技型企业累计达到6370家,其中规模过亿元的科技型企业累计达到480家。预计到2020年,开发区科技型中小企业有望突破1万家,5亿元以上科技领军企业达200家,产值达到2000亿元。
深入贯彻“双万双服” 激发改革活力
在发展产业的同时,天津开发区更加注重政府服务水平和效能的提升,着力打造服务型政府,紧抓供给侧改革,为发展不断注入活力因子。例如对中小企业来说,转型升级最为关键的一步是破解融资瓶颈。2016年,天津开发区围绕“一助两促”工作的开展,共为307家中小微企业争取到1406笔总计332.65亿元贷款。
此外,2016年以来,天津开发区推动互联网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创新建成了“互联网+政务服务”“互联网+行政许可审批服务”“互联网+新市民综合服务”三大“互联网+”服务平台,实现政府服务理念的彻底转变,从“以政府提供服务为中心”转变成“以用户(企业和居民)实际需求和体验感”为中心,促进政府服务的“供给侧改革”。时报记者 王森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