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报记者 路熙娜 报道
■ 在高等教育方面加强对外交流,与高等教育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普通高校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合作
■ 新区与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合作,建立滨海新区汉语言培训学院,为滨海新区外籍人员提供汉语培训服务
■ 组织职业院校与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知名职业教育机构合作,每年以学生互换的形式,组织职业院校学生到境外开展访问和培训交流活动,接待国外职业院校学生到新区访问和培训交流
■ 职业教育方面,滨海新区将探索区域间、境内外职业教育合作,加强为新区高端制造业培养紧缺型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我对京剧特别感兴趣,我会把学到的京剧带回国,让更多的亲朋好友了解中国文化。”昨日,滨海新区首次迎来51名孟加拉国学生,他们与紫云中学学生同上一天课,来自孟加拉国的学生麦娜在学习了京剧、书法等课程后,切身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像这样的对外交流活动在新区还有很多。记者从滨海新区教育体育委员会获悉,为提高教育整体水平,新区推进教育国际化进程,加强教育对外交流,在引进国际知名高校、开展职教学生“互学互换”培训交流的同时,还建立了滨海新区汉语言培训学院,为外籍人员提供汉语培训服务,提升新区社会服务功能,助力国际人才培养。
引进国际名校推进教育国际化
一直以来,滨海新区在高等教育方面加强对外交流,与高等教育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普通高校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合作。
世界顶尖艺术院校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与天津音乐学院开展合作,并于近期在滨海新区于家堡开工建设天津茱莉亚研究院。按照计划,2018年9月,茱莉亚研究院将正式开学,并于2017年底面向全球招收120名硕士,让更多有艺术梦想的人在滨海新区接受世界级的艺术熏陶。
该研究院建筑面积约3.45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约4.9亿元人民币。研究院建成后,将以音乐相关表演艺术为主,开展硕士研究生教育、大学预科教育、成人教育和预备教育,独立颁发中美认证的硕士学位,兼具向大众传播高雅音乐、艺术表演与培训功能。其师资队伍、教学大纲和行政人员将与茱莉亚纽约学院的水准齐平,保持高标准的配备。同时,利用国际前沿音视频技术,实现中美两地协同式教学、演出。除教学外,每年还将进行超过100场的公开表演。
除了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外,今年滨海新区教体委还将推动与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加强科研合作和师生交流,在推进和落实已签署合作协议的基础上,研究与南洋理工大学在中新天津生态城合作建立研究院的实施方案。
“互学互换”提升新区国际知名度
“你最喜欢吃哪个中国菜?”“我最喜欢吃鱼香鸡丝。”在滨海新区汉语言培训学院口语班,十多位来自各国的外国友人在一边听课记录,一边进行着中文口语练习。
据了解,针对滨海新区外籍务工人员逐渐增多的现状,为满足外籍人员学习汉语的需求,新区与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合作,建立滨海新区汉语言培训学院,为滨海新区外籍人员提供汉语培训服务,提升新区社会服务功能。
为了提升职业教育师资水平,新区每年派出一定数量的职业院校专任教师到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家进行专业技能培训。目前每年派出30名专任教师,至2017年累计派出120人,使职业院校专任教师境外培训覆盖率达到15%。同时,开放新区职业教育资源,组织职业院校承担为发展中国家职业院校培训学生的任务,提升新区的国际知名度。
同时,新区还组织职业院校与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知名职业教育机构合作,采取“1+2”或“2+1”等形式开展联合办学,使毕业生获取所在国的相应学历,同时获得国际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每年以学生互换的形式,组织职业院校学生到境外开展访问和培训交流活动,接待国外职业院校学生到新区访问和培训交流。此外,还将与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机构合作,为合作方发放我国学历,并获得国际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提升新区的国际知名度。
探索区域间、境内外职业教育合作
在职业教育方面,滨海新区将探索区域间、境内外职业教育合作,加强为新区高端制造业培养紧缺型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与职业教育相对发达的人力资源大省合作,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联合办学,为新区企业引进和输送数量充足、合格对路的技能型人才,最大程度满足新区企业用人需求。目前新区教体委正与欧美、中国台湾等地区的一些高校、职业院校、职业资格认证机构进行联系,探索国际间、境内外、两岸间的职业教育合作模式。
此外,新区还建立滨海新区职业教育师资人才库,拓宽师资引进渠道,放宽师资引进政策,聘请国内外专家,企事业单位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有特殊技能人员到职业院校担任专兼职教师和学生校内外实训、岗位实习指导。